第(1/3)页
他只有二十三岁,大学毕业才一年,比已经快三十的孙五福要小上好几岁。
但他对华夏文化挺感兴趣,他在早稻田大学主修的就是汉语专业,并且已经两次自费去旅游,都是在大学期间。
他喜欢讲汉语,喜欢华夏的四大名著,能用蹩脚的汉语来交谈,但是即使在早稻田大学的同学之间,也很少有这种机会。
宁卫民和他最初是在《红楼梦》电视剧的推介会上认识的。
中西良介对于华夏文化有着非常的兴趣和好奇心,他对《红楼梦》也比其他日本人有着更多的了解。
因此在交流会上给宁卫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宁卫民就额外送了他一点工艺品作为小礼物,让其很是喜欢。
没想到后来这个中西良介还因为这部《红楼梦》电视剧,成了光顾惠文堂书店的常客。
不但在惠文堂里购买了日文版《红楼梦》的和连环画,买了一整套《红楼梦》录像带,而且还向书店提出能否代为购买一些大陆内地中文书籍的要求。
因此,无论是店长香川凛子还是宁卫民,就渐渐和这个小伙子熟悉起来。
而且更让宁卫民关注到的一点是,由于共和国经济并不发达,日本此时学中文专业的人就业面儿很窄,在日本,汉语还属于一个偏门的小语种。
除了去研究所作研究,就是去当翻译,要不去当老师。
所以哪怕在这个日本名校毕业生已经被各大企业想方设法争抢的年代,但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中西良介毕业之后一直都没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他又不愿意放弃学了四年的专业,目前便暂时在一个语言学校当当代课老师。
同时每天晚上还给惠文堂书店做兼职打工,这才勉强能保证生活所需。
如此一来,当考虑如何帮助孙五福他们熟悉日本情况的时候,宁卫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日本小伙子,觉得他干这个工作那是挺合适的,就主动跟中西良介谈及此事。
果不其然,中西良介对于每月五十万日元的报酬还是很满意的。
尤其感到工作时间每天也就六七个小时而已,全凭自己掌握,没有硬性规定,比较自由。
而且在教授日文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汉语口语,非常划算,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有了中西良介这个日语老师当带路党,孙五福他们也就不用像没头苍蝇一样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惶恐无措了。
至于说到具体的教学,当然要从五十音图开始。
不过即便是如此的简单的入门内容,对于这帮糙汉来说,还是学的磕磕绊绊。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文化水平太低,学习经验方面欠缺严重、
这帮人都是河北农村的庄稼汉,打小家贫学习条件又差,能把小学读完就算不错了。
说句不好听的,汉字还有好多都不认得呢,还让他们学日语,着实有点难为他们。
尤其是人到了这个岁数,学习悟性大大减退,脑子也不够灵光,成效就更显得低下。
再加上这些大老爷们还有点放不开,学是真学,可该说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开口。
一旦有人说错了,就会引发轰堂大笑。
所以每天早上的两小时的课,哪怕中西良介卖了气力的在教,可学习气氛实在是成问题,学习进度也是慢得要命。
照中西良介估计,原本应该一两个星期就可以结束的入门课程,弄不好得两个月见了。
这不免让他有点着急,自信心颇感受创。
尤其是比较担心宁卫民知道后,会不会认为自己没有用心教授。
幸好这些华夏人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愚笨的。
像这些人中,孙五福就是个例外,他的学习进度可比旁人进步快多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大概是因为跑江湖早,跟天南海北的人都打过交道,孙五福南腔北调的方言都能说上几句,这就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能力。
而且认识宁卫民后,孙五福又认真琢磨过古玩的学问,认了不少字,学习经验比较丰富。
在天坛卖旧货的时候,他跟不少日本游客也打过交道,甚至早就学会用日语报价了。
此时开始琢磨日语正是应了那句“厚积薄发”。
而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学习的好苗子,就是村长的儿子孙六五。
这小子学历是这些人里最高的一个,初中毕业,算是受过正规教育的,在村里已经是秀才一样的人物了。
再加上他的脑子够灵,嘴也好使,尤其他平时就爱学着电影里的日本人说话,跟大伙儿开玩笑。
这个时候正经开始学日语了,那多少也有点帮助。
第(1/3)页